020-83651815
当前位置:
儒释道:修习之法,炼心之要1
来源: | 作者:宜棠 | 发布时间: 2021-03-30 | 12890 次浏览 | 分享到:

       自己悟了,证得菩提,行为、功德,做到度一切众生,利益大众,这些都完成了,“止于至善”,这样就叫作觉行圆满,就是佛。换句话说,自利利他,功德智慧圆满。所以,佛学跟《大学》所讲的原则一样。       所以我说如果没有中国文化这个修养的基础,只想搞打坐成仙成佛,自误误人罢了。        换个时空角,其实也是要学打坐。怎么讲呢?你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那么德怎么明呢?道怎么得呢?怎么明白生命的根本意义呢?就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不是都讲得明明白白吗?你看《大学》的方法,也就是打坐的方法。“知、止、定、静、安、虑、得”,一共七步功夫,七政。所以后来佛学说修禅定,这个禅定的翻译就是“知止而后能定”来的,所以禅定,也叫作“静虑”。当然打坐在道佛高级修行中还有通灵的更高级意义,这里属道家内丹讲得最妙彻,这里就不叙述了!     


一切音声皆是咒语,跟着三纲,还有八目,八个方向。怎样能达到打坐功夫的境界,达到圣人的学问和修养的程度呢?“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叫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大项目、大方向的外用之学。这一段内容你可以当成咒语来念,是真的哦。       
那么,怎么叫“格物”呢?不要被外界的物质、境界、感觉引诱牵走叫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把一切外物的引诱推开,会发现,我们那个知性(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本来存在的嘛,所以先把这个知性认清楚了,再讲打坐。      “为什么要打坐呢?知性要打坐,我想打坐;为什么来学这个呢?因为我追求一个东西。”你这样想,已经上当了,被物格了,不是格物,是物把你格起来了。       所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把一切的感觉、外境都推开,你那个知性清清楚楚地在这里,姑且可以叫作像一个得定的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