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3651815
当前位置:
易经教育培训
来源: | 作者:宜棠 | 发布时间: 2021-04-01 | 6239 次浏览 | 分享到:
《系辞》上说“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古人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由神在主宰,因此将所有的自然灾害都视之为上天对人的警示,《尚书·尧典》就已载有专门观测天象和四时的官员。大成国学院张成老师说先民们出于对自然界未知的恐惧和对保护自身安全的渴求,希望能够得到神灵的庇佑以避免发生灾祸,由此催生了筮卜术及其它巫术方技的产生。为了认识《易》与方术的关系,不妨简要了解一下具有代表性的”山、医、命、相、卜”五术。


    卜:指占卦或各种占卜,其理皆出于易经八卦,有六爻、六壬、奇门遁甲、太乙等。古人云:“不疑不卜,卜可决疑。”《尚书·洪范》稽疑篇曰:“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鬼谷子·决篇》中说:“夫决情定疑,万事之机,以正乱治,决成败,难为者。”认为在人的思维无法解释时,利用易卜来做决断,可避免一些人为的错误因素。

(3)技艺之术
     《易经·系辞上传》上说:“是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易经·系辞下传》上说:“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西汉刘歆认为,“六艺之文……《易》为之原”。由此来看,自渔猎文明至农耕文明,大多安身立命技艺的发明灵感都来自于“易理术数”。
      《周礼·保氏》曰:“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也有人认为秦汉时称术为“方术”,魏称“方伎”,至晋代始称为“艺术”。《晋书·艺术传序》中说:“艺术之兴,由来尚矣。先王以是决犹豫,定吉凶,审存亡,省祸福。”因此,许多人在谈到《周易》易术时,都认会只是古代占卜所用的一种“巫术方技”,而实际上易术的范畴几乎涵盖了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所有艺术技能。唐代韩愈说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功”,无论是“五术”还是“六艺”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如今许多难以用文字和语言进行表述的民间技艺已成为非物质文化,而它们的魅力也必将历久弥新。或许终有一天世人都会明白“富为上,贵次之,既贵,各各学一伎能立其身”的古训。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相对重视易理象数的汉代至宋代,天文、历法、算数一直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道德经》上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在今天看来,凡将“道”转化为“器”的方法和手段都可称作技术;凡将“道”转化为愉悦精神的方法与过程都可叫做艺术。《素书》上说:“夫人之所行,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非其神圣,自然所钟。”易道方术本为一体,象数理义源于一家,只是在传承过程中人为地演变成偏重清谈的“易理”派,与注重于实用的“术数”派。且各以己长,较人所短,遂至逐渐淡化了“简易”与“不易”的功能,仅仅突出了“变易”的一面,以至于人们更觉得《周易》玄秘深邃。作为古代的卜筮之书,卜筮之术自然是易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早在三国时期的王弼就曾对《易》之“象数”提出过“得意忘象,得象忘言”的论断,也就是“会意者不占”。庄子《养生主》篇中“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技艺的最高境界就是体悟到“道”的精妙。唐成玄英说过:“方,道也。自轩顼已下,迄于尧舜,治道艺术方法甚多。”世界上任何的技艺术数都是从无到有,再经过对其完善过程的不懈追求,当达到最高境界之精妙后,九九归一,又重新回到了道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