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炎 | 心安与自在
来源: | 作者:作者:孔湘闳 字子炎 | 发布时间: 2021-11-28 | 2710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国画、油画都会尝试。多以写意和抽象为主要表达方式。我尤为喜欢画莲,各姿各态,各色各样。这一次的上海展,很多作品都是莲。







心安与自在

文︱子炎 


我九岁开始习书画,后来学的是汉语文学专业,所以也喜欢写写散文诗歌。多年浸淫之下,对诗书画的爱好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种习惯。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全用诗,书,画的方式去表达。我喜欢画一组画便写一首诗,再配上配乐诗朗诵或是一段共情的音乐。让画不再是纯粹的一个无声的作品,我甚至固执地认为,只有这样的综合呈现,才是我所想表达的完整的一幅作品。




中国画、油画都会尝试。多以写意和抽象为主要表达方式。我尤为喜欢画莲,各姿各态,各色各样。这一次的上海展,很多作品都是莲。在我心里,莲是风,莲是一池清影,它圣洁无相,它妖娆无常。莲仿佛对我说:“我走进一个只有黑与白的世界,在沉重中寻找,在深邃中旋转,穷尽一生的力量追寻拥有梦一样的幻影。可是,假若只有旋转的风,旋转的我,旋转的黑与白,那么,最后只剩下虚无,而虚无不是艺术的本意。我多么想以莲的绚烂抚平你的忧伤还有我的……”



所以,我笔下的莲,线条旅转得如同阴阳太极,色彩绚烂的如同流光。它是我对它认知的真实情感的一种自然表达,某种程度我亦成为它……




我对艺术其本真的表达散发的感召力,无法抵抗。我所理解的艺术,无须走在追求完美的路上。世界也正因为从没有完美,让人走入追求完美的误区。残缺、断层、不完整、不完美,才是它最真实的存在。试想一下,如果人类基因已经趋于完美,所有人类全是貌美如花,这时我们人类将认为什么是美呢?估计某种小遗憾成其独特之美。根据历史不断变化的审美观,审美是感性之下产生的观念形成。是在比较中产生的心理层面的精神认同感。所以我会认为对完美的追求不是我对艺术追求的最终答案,艺术本身渗透出的真实情感,以及其独特的存在才是它艺术魅力的源泉。



为画而画,为书而书,哪怕技法再娴熟成熟,千篇一律的结果就如同设想的人类完美基因。不破不立,画面中的不完整性,一小点独特的不完美感就恰似画的灵魂般。有如一面完整完美的平滑的岩壁,突然一道裂痕斜划贯穿,这样的震撼与记忆远超于你对完整之美的印象。就象花未全开,月未圆,更让人充满期待与希望。所以对于关于艺术之美的认知,我个人更倾向于残缺之美来得更深刻。



人的想象力不丰富会限制了对艺术的创造、理解和感同深受。对我们中国书画的写意之美,我个人用“气”“韵”“格”三字去理解。“气”指的是作品的气息的顺畅自然,像水道渠成,一气呵成,笔断意不断,留白之处,气韵生。“韵”指的是作品的意境。也折射出书画家本人独特的艺术体验和风格。更像是书画家打在作品上的烙印。只有书画家情感真实的自然流露才促其韵的生命感。“格”指的是作品的整体格调高低雅俗之别。观赏者也有格之高低之分,其个性、经历、综合素养之格决定她能欣赏到的艺术之“格”。有如子期相会,有如曲高和寡。

020-83651815
当前位置: